丝袜小说

听新闻
放大镜
丝袜小说 网 > 要闻 > 正文
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为全球体育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025-09-23 08:56: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从规则制定到案件审理,从人才培养到接轨国际,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用两年半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数十年的历程。

2023年2月11日,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这是全国唯一的专门处理体育领域纠纷的仲裁机构,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设置了特别仲裁庭。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收到262起仲裁申请,受理151件,初步积累了体育仲裁的实践经验,用一摞摞案卷为中国体育的法治化进程写下了扎实的注脚,努力为全球体育治理提供兼具公信力与效率的“中国方案”。

中国体育仲裁从无到有

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资源投入、多种利益交织的格局日益明显,体育纠纷数量显著增加。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体育法设立“体育仲裁”专章,勾勒了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整体框架,为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规则制定和实施建立了制度基础。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由15名成员组成,包括体育行政部门代表、体育社会组织代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代表以及体育、法律专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专业性。截至目前,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共有101位仲裁员,聚焦案件类型包括参赛资格、注册与交流、纪律处罚、反兴奋剂等。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会议、秘书处、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依据体育法、《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和《体育仲裁规则》,遵循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章程》,对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产生机制及职能职责作出详细规定。

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结合实际情况,起草了21项业务制度、8项党建制度和21项行政管理制度,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架构,为保障体育仲裁事业顺利发展、机构规范高效运行、案件及时公正审理、仲裁员和仲裁秘书队伍有序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实践中完善仲裁机制

面对体育行业内部纠纷解决机制普遍缺失的现状,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在成立初期便坚持“有案必登记,能立必立案,立案必处理”,秉持“独立、公正、专业、高效”的理念,在实践中快速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仲裁体系。

在司法衔接上,2024年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对其首例体育仲裁案件的司法审查,明确了审查规则,细化了审查标准,厘清了体育仲裁的受案边界,为体育仲裁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司法支撑。

在赛事实践上,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积极服务大型赛事,在2025年8月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期间设置特别仲裁庭并派驻3名仲裁员,为大型赛事纠纷解决积累了宝贵经验。这种嵌入式的仲裁服务,超越了个案的范畴,成为中国体育仲裁机制播种未来、涵养生态的创新实践。

在案件审理中,仲裁员们依据体育法授权,在处理涉及注册、转会及商业合同等复杂案件时,恪守法律,深入理解体育组织的内部规范与行业惯例,体现了仲裁员的法律与体育双重专业素养。

通过一系列业务审理实践,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实现了个案纠纷的公正化解,赢得了当事人“严谨高效办实事,体育卫士暖人心”的赞誉,以“仲裁建议”等形式推动体育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处罚程序,彰显了“以裁促治”的综合治理效能,为构建规范的体育行业秩序提供了核心支撑。

打造高素质仲裁员队伍

仲裁员队伍建设是体育仲裁工作的核心。

截至目前,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针对在聘仲裁员开展了十期履职培训,举办了十六期体育仲裁学术沙龙活动。培训内容涵盖体育仲裁受案范围及依据、国际体育仲裁典型案例等专业议题。通过专家授课和深入研讨交流,不断提升仲裁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还组织仲裁员代表前往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及单项体育协会开展现场调研,了解赛事组织及争议处理机制,强化对体育行业、赛事规则、反兴奋剂规则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的人才培育体系中,构建一支‘既懂法律又懂体育’的高素质仲裁员队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仲裁中心主任丁涛说。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张剑在仲裁员培训授课中指出,体育仲裁领域正面临“两个天花板”的挑战——法律专业人士对体育行业规律了解有限,而体育从业者对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实现法律和体育的双重专业性融合,需要仲裁员主动学习体育规则、研究项目特点、深入理解行业惯例。两个领域的精英人才“双向奔赴”,才能让中国体育仲裁队伍逐渐壮大。

为此,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开展项目实地调研等多元化培训方式,着力提升仲裁员对争议焦点的把握能力、庭审控制能力以及裁决书的说理能力。

主动融入国际仲裁体系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国际视野,积极学习国际经验,对多家国际知名仲裁机构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关注案件处理、仲裁规则、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杭州亚运会期间,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与国际体育仲裁院领导层进行了会晤,介绍中国体育仲裁发展现状,共同探讨体育仲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25年7月,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代表团赴瑞士与国际体育仲裁院、瑞士仲裁协会进行专题会谈,建立对话机制,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些国际交流为中国特色体育仲裁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参考。

“体育仲裁随着现代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而发展,国际体育仲裁组织的创立是一个标志性的制度探索。”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卢松说。

2025年8月23日,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仲裁中心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合作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中“支持深圳仲裁机构与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研究体育纠纷化解、仲裁国际合作等工作”的要求,构建开放且国际化的体育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中国体育仲裁主动融入国际仲裁体系,为构建具有国际公信力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  编辑:刘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