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孤注一掷》的结尾
电诈团伙被警方一网打尽
观众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场
但现实中的反诈斗争远未结束
今天,让我们通过
昆检青年樊王义的办案经历
看正义如何刺破跨境电诈的黑暗!
四年前,初出校门的我成为检察新兵,在经济犯罪检察部门协助办案。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与紧迫的期限,我曾深感压力、手足无措。历经数百件疑难案件锤炼、多岗位轮岗锻炼及地方党委部门挂职学习,我朝着一名能办案、善写作、会演说的复合型检察人才向阳生长。
在经济犯罪检察部,我办理最多的是电诈及其关联犯罪案件。这类案件,正如电影《孤注一掷》所呈现,已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电影散场后,故事真的结束了吗?
2019年,王某等14人在缅北搭建虚假炒股平台,2个月诈骗18人,涉案1020万元。被捕后,他们叫嚣:“证据呢?服务器在境外!我不认罪,你能拿我怎么办?”
面对困局,我协助检察官从4000多页案卷和100多部手机中挖出关键证据——诈骗群的日常记录、分赃聊天,甚至“庆功”对话。铁证面前,犯罪分子的攻守同盟彻底崩溃。更关键的是,1名犯罪嫌疑人主动检举3名幕后金主,昆山市丝袜小说 立即推动追捕,将幕后金主一网打尽。
最终,14名诈骗分子获刑8至13年。该案被评为最高检“依法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案件的办理过程引发了我的思考:涉案财物先期返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如何避免趋利性执法?我对此展开系统研究,形成1.3万字长文探讨电诈案件中的法律困境,发表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触发了公安、检察的同频思考。
我持续将办案中的真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累计形成10余篇学术论文,见诸《南海法学》《海峡法学》等期刊,并在全国重罪检察实务征文中获奖。
检察理论研究绝非纸上谈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落地实施。我和同事们总结办案经验,联合公安机关出台《跨境电诈案件证据收集指引》,并被推广至全市丝袜小说 ,成为全市跨境电诈案件的办案“标尺”。
如果说办案是“显微镜”,调研是“望远镜”,那么检察信息就是“传声筒”。我们不仅要埋头办案,更要抬头望路,用手中的笔推动问题解决。2023年,我在综合部门轮岗并借调至昆山市委办锻炼学习,期间撰写的30多篇信息被上级院《检察情况反映》《江苏信息》等录用,获评全省丝袜小说 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一个案件、一篇论文、一个机制,或许只是微光。但当无数微光汇聚,就能照亮整片法治星河!电影会落幕,但正义的故事永不终结。我是检察青年樊王义,愿以微光点亮正义,用行动书写检察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