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张女士对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看到涉案诊所“中医堂”已经被取缔,张女士和附近居民感慨地说:“这下我们放心了。”
2024年7月,张女士经过徐州火车站附近街巷时,无意间看到一块绿底白字的“中医堂”招牌,招牌上印着醒目的医疗“白十字”标志,旁边却贴满了“专治乙肝、梅毒、泌尿疾病……”“T细胞靶向排毒免疫疗法”等小广告。而且,“中医堂”的位置比较隐蔽,在不易发觉的小巷深处。张女士想到,如果是正规医疗机构,不会允许各种杂牌广告挤占招牌空间,也不大可能开在这么隐蔽的地方。为此,她拍了照片,连同定位发给了我们。
我和同事立即到这个“中医堂”调查走访。它在巷尾一栋老式居民楼中,与各式餐饮、足疗店混杂在一起,乍一看并不起眼。附近居民说,这个“中医堂”已经在这里扎根多年,老板武某是个40多岁的男子,有患者叫他“神医”。走访期间,我和同事提出想看看武某的医师执业证书,他很警觉,极力回避正面回答。
经后续调查,这个“中医堂”所用营业执照标注的是“计生用品店”,且执照早已过期。诊所周边多处医疗广告均为违规张贴,最为醒目的“中医堂”招牌根本没在相关部门备案过。武某也从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这样的“中医堂”太吓人了,不仅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也破坏了医疗行业公信力。整治这一问题需要卫健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街道办等协同发力,但是,它们之间权责交叉、衔接不畅。为此,今年2月我院牵头有关单位召开圆桌会议,把各方的职责边界、履职依据、监管难点都摊开来讲明白。
之后,根据圆桌会议达成的共识,我院“三管齐下”跟进履职:依据《行政权力事项清单》,与属地街道办细化磋商,推动他们对辖区违规门头招牌进行全面清理;向卫健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违法医疗机构的专项监管;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对医疗广告的监管职责,全面深入排查违法经营行为。
不久,由卫健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街道办等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开启联合执法,广泛收集证据,对涉案“中医堂”招牌和违规医疗广告进行集中清除。卫健部门经明察暗访,针对涉案虚假医疗宣传、营业执照过期等问题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涉案“中医堂”被关停。
2025年7月,我院又推动卫健部门以点带面,对辖区13处疑似无证行医点位进行专项巡查监督。卫健部门开展巡查和取缔行动20余次,辖区医疗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讲述人: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丝袜小说 公益诉讼检察官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