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小说

听新闻
放大镜
一湖碧水润洪泽
2025-09-26 09:55: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千里淮河从老宅后面穿行而过,我的先辈世代在淮河沿岸靠山吃山,依水吃水。一年四季,村里一艘艘运输船舶沿河顺流而下,进入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中转、停泊。一座小城濒临湖边,其名曰“洪泽”,这就是我对这座城市最初的认知。

来洪泽那天,除了衣服被褥,我还随身携带了七八箱书籍,车到小区楼下,不小心书籍散落一地。这时,小区里的一名阿姨见状,热心地上前帮我捡书、搬书。因书籍过多,阿姨下楼借了一辆三轮车帮我集中搬运。她的“举手之劳”令我终身难忘,让我开始对这座城市充满好感。

洪泽湖在哪里呢?到洪泽的第一个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没来洪泽之前,我单从字面联想,“洪泽”两字均带“水”字偏旁,当是一座四面环水的水城。一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至洪泽》里的诗句,“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脑海里洪泽湖碧波荡漾的画面,就如同片帆一般逐浪涌来。

第二天到单位报到,同事领我去二楼图书室参观。在众多书籍中,我有意识地翻开《洪泽年鉴》,从“年鉴”中得知,洪泽城区濒临洪泽湖,城市因湖设县,借湖得名,美其名曰“洪泽”。

单位里外省的年轻同事很多,工作之余,他们时常带着我在城区与乡村间骑行,使我切身感受到了洪泽四面环水的地理形胜。西依洪泽湖,东挽白马湖,南临淮河入江水道,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之前我对“洪泽”字面联想如出一辙,洪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去洪泽湖大堤看看嘛,湖滨风景也很美啊……”“去大堤,周桥大塘一定要去啊,大塘内的石工墙是清代名臣林则徐现场督修建造的呢!”初来乍到,同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给我做“导游”。带着好奇心情,我循着大堤一路前行,一路赏玩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聆听“九牛二虎一只鸡”的传说,找寻罗炳辉、彭雪枫等浴血战斗的红色印记。

到达周桥大塘,一堵斑驳的石工墙横亘在面前。我仔细查看,石墙上的每块条石,都凿出齿槽,用生铁铸成“工”字型的铁锔镶嵌其中加以连接。铁锔一律铭刻“林工”字样,这是林则徐为了严把工程质量关,立誓守护洪泽湖安澜,以铁锔铭文示意工程终身责任制,如若再度决堤,查验溃坝铁锔,有铭文为“铁证”,不用调查,没有扯皮,无法推诿。

因独特的自然水利条件,洪泽修建了众多河闸、水电站和船闸,各种水利设施不仅起到防洪、灌溉、城市供水、水产航运作用,还成为周边居民外出旅游的“打卡”胜地。

在三河闸桥上翘首,千里长淮雄风尽收眼底。走进景区内移步换景,乾隆御碑、鹤鹭自然保护区、洪泽湖公益保护基地……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交织,构成一幅“水安湖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优美画卷。

时光煮雨,湖水悠悠,在岁月的轮回交替中,我与洪泽相遇相知,成长成熟。骑行的过程,我时而停下脚步,欣赏洪泽城乡精心建设的美丽乡村、街镇,它们宛若一粒粒明珠,镶嵌在洪泽湖畔。徜徉其间,精致的湖鲜美食、老子山安淮寺里的悠扬钟声、龟山村丰富的人文古迹,总让我流连忘返。

偶有周末、节假日,甚至黎明、黄昏,我同本地的摄影家和爱鸟协会志愿者一道,与候鸟为伍,逐绿而行,走村入户宣传普及公益环保常识。

“看,这就是以前围网没有拆除的湖面,那时候渔民还没有上岸,渔民以船为家,洪泽湖水质不堪重负!”第一次乘船驶入湖区普法,一路上鱼跃鸢飞,白鹭盘旋。摄影师老唐打开手机,用手指快速地翻动过去的老照片给我看。

跟着老唐手指翻动的节奏,手机屏幕上出现一片片围网、破旧渔船,围网将湖面分割成无数网格,一条条破旧渔船拥挤不堪。如今养殖围网拆除的湖面碧波荡漾,禁捕后的洪泽湖库容变大,湿地扩展,水质改善,物种增加,一派水清岸绿景美气象。

走在洪泽城区街道,碰到先前的渔民,我总喜欢跟他们搭讪聊天。湖区2万多渔民弃船上岸,享受渔民安置政策,住进新小区,告别“水上漂”生活。“现在日子稳当了,生活环境更好了,不用在湖上‘漂’了……”问及当前的生活,他们总是这样欣喜地说。

城区各个水产市场,各种贩卖鱼、虾、螃蟹的商贩云集,店铺林立,烟火气十足。逢年过节,渔民在城区广场、游园集会,唱《渔歌》,跳非遗舞蹈《丰收鱼鼓》,庆祝丰收,憧憬未来。

我的家乡在那洪泽湖上!花开花落,冬去春来。美丽的洪泽湖滋养、馈赠了一代代洪泽百姓,每一个生兹在兹的人都心怀敬畏与感恩,如同降央卓玛在《洪泽恋曲》里唱的一样:洪泽湖啊洪泽湖,盛满故乡的月光,遇见了你便是故乡。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区丝袜小说 )

作者:常兆  编辑:刘雨霏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